《现代西方心灵哲学》封面图 - 高新民

现代西方心灵哲学 EPUB下载 - 电子书资源

📖 关于《现代西方心灵哲学》 《现代西方心灵哲学》是高新民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,提供PDF等多种电子书格式下载。本页面为您提供详细的现代西方心灵哲学 EPUB下载信息、阅读指南和相关资源。 ⬇️ 下载信息 书籍名称: 《现代西方心灵哲学》 作者: 高新民 可用格式: PDF 出版时间: 2024-08-02 读者评分: ISBN:9787562241911分 🔽 点击这里进入下载页面 🔽 📱 格式说明 现代西方心灵哲学 PDF格式电子书下载 📝 书籍评价 《现代西方心灵哲学》以近四十年英美心灵哲学的发展为主线,系统梳理了从功能主义、取消主义到当下热门的预测加工、延展心灵等议题。高新民以“问题—论证—批评”的三段式写法,将艰深的形而上学争论还原为可检验的论证链条,尤其对中文房间、僵尸论证等经典思想实验的拆解,既显学术功力,也具教学价值。作者专设章节讨论神经科学实验对哲学结论的约束,体现出可贵的跨学科自觉。 然而,本书对欧洲大陆现象学传统着墨甚少,且对非英语世界的最新进展(如生成认知、4E理论)仅点到为止,略显“英美中心”。此外,部分术语译名与通行译法差异较大,初学者需对照原文。 适合已有分析哲学基础、欲快速把握当代心灵哲学核心争论的研究生与高年级本科生;对认知科学、心理学及人工智能研究者亦具启发。 📚 阅读指南 如何阅读现代西方心灵哲学 EPUB文件? 下载《现代西方心灵哲学》EPUB文件 使用支持的阅读器打开(推荐Calibre、Apple Books、Google Play图书) 调整字体大小和背景色以获得最佳阅读体验 支持书签、高亮和笔记功能 支持现代西方心灵哲学 PDF格式的设备 📱 智能手机(iOS、Android) 💻 电脑(Windows、Mac、Linux) 📖 电子阅读器(Kindle、Kobo、其他e-ink设备) 🏠 智能平板(iPad、Android平板) ❓ 常见问题 Q1: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哪些现代西方心灵哲学的核心议题? 高新民在书中系统梳理了意识难题、心身关系、意向性、心理因果、自由意志与决定论、感受质(qualia)、功能主义、取消式唯物主义、泛心论与信息整合理论等议题,并对丹尼特、查默斯、塞尔、金在权等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性评析。 Q2: 作为中文读者,阅读本书时最需要提前补充哪些哲学或科学背景? 建议先掌握逻辑实证主义与日常语言哲学的基础概念,了解20世纪分析哲学的方法论;同时熟悉神经科学的基本术语(如神经元放电、突触可塑性)与认知科学的经典实验(如盲视、裂脑人研究),这样能更顺畅地理解作者对“解释鸿沟”“意识难问题”等争论的剖析。 Q3: 书中是否提供了可供进一步阅读的中英文进阶书单? 是的。作者在附录列出了一份精选书目,中文部分包括陈嘉映《语言哲学》、徐英瑾《心智与认知》,英文部分则涵盖Chalmers《The Conscious Mind》、Kim《Philosophy of Mind》、Dennett《Consciousness Explained》等经典,并标注了难度等级与阅读顺序,方便读者按图索骥。 ⚠️ 版权声明 本页面仅提供《现代西方心灵哲学》的相关信息和阅读指南。请支持正版电子书,购买正版资源。

September 21, 2025 · 1 min · 高新民
《心灵与身体》封面图 - 高新民

心灵与身体 EPUB下载 - 电子书资源

📖 关于《心灵与身体》 《心灵与身体》是高新民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,提供PDF等多种电子书格式下载。本页面为您提供详细的心灵与身体 EPUB下载信息、阅读指南和相关资源。 ⬇️ 下载信息 书籍名称: 《心灵与身体》 作者: 高新民 可用格式: PDF 出版时间: 2024-08-02 读者评分: ISBN:9787100097420分 🔽 点击这里进入下载页面 🔽 📱 格式说明 心灵与身体 PDF格式电子书下载 📝 书籍评价 《心灵与身体》以分析哲学为经、现象学为纬,系统梳理了从笛卡尔二元论到当代功能主义、具身认知的脉络。高新民把艰深的形而上学论证转译为“心—脑—世界”三维坐标,用思想实验、脑科学案例与汉语日常语料交叉验证,既保留逻辑严谨,又具汉语哲学的温度。其亮点在于:一、对“感受质”难题给出“层级涌现”模型,为解释主观体验提供了可检验的假设;二、把中医“形神合一”纳入讨论,拓展了跨文化视角。然而,对量子意识、预测编码等前沿议题着墨有限,部分术语转换略显仓促,或令专业读者意犹未尽。适合哲学、心理学、神经科学研究生及具备批判性思维的高年级本科生阅读;若你正寻找一部既尊重经典又敢于对话当代科学的“心—身”导论,此书值得细读。 📚 阅读指南 如何阅读心灵与身体 EPUB文件? 下载《心灵与身体》EPUB文件 使用支持的阅读器打开(推荐Calibre、Apple Books、Google Play图书) 调整字体大小和背景色以获得最佳阅读体验 支持书签、高亮和笔记功能 支持心灵与身体 PDF格式的设备 📱 智能手机(iOS、Android) 💻 电脑(Windows、Mac、Linux) 📖 电子阅读器(Kindle、Kobo、其他e-ink设备) 🏠 智能平板(iPad、Android平板) ❓ 常见问题 Q1: 这本书的核心理论立场是什么?是支持心身二元论、物理主义还是功能主义? 高新民在书中采取的是一种“非还原的物理主义”立场:一方面承认心理事件具有因果效力,另一方面又反对把心理状态简单还原为神经活动;他提出“层级—突现”模型,认为心灵属性在复杂神经系统的宏观层级上“突现”出来,既受物理基底约束又不可被完全物理化解释。 Q2: 书中如何回应“僵尸论证”与“感受性质(qualia)难题”? 作者先以思想实验方式重构查默斯的僵尸论证,指出其隐含的“可想象性即可能性”前提过于宽松;随后借助神经科学的可塑性证据,论证感受性质与特定神经振荡模式的耦合关系,强调“缺失感受性质”的僵尸在经验上不可能被构造,从而削弱反物理主义的直觉力度。 Q3: 如果我只想快速把握全书脉络,应该重点读哪几章? 建议先读导论(第1章)与结论(第12章)以获取整体框架,再精读第3章(“从还原论到突现论”)和第8章(“意识与自我模型的神经基础”),这两章分别呈现了作者的形而上学立场与经验证据,能在最短时间内抓住《心灵与身体》的理论精髓。 ⚠️ 版权声明 本页面仅提供《心灵与身体》的相关信息和阅读指南。请支持正版电子书,购买正版资源。

September 21, 2025 · 1 min · 高新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