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传播学科的奠定》封面图 - 胡翼青

传播学科的奠定 EPUB下载 - 电子书资源

📖 关于《传播学科的奠定》 《传播学科的奠定》是胡翼青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,提供PDF等多种电子书格式下载。本页面为您提供详细的传播学科的奠定 EPUB下载信息、阅读指南和相关资源。 ⬇️ 下载信息 书籍名称: 《传播学科的奠定》 作者: 胡翼青 可用格式: PDF 出版时间: 2024-08-02 读者评分: ISBN:9787500087908分 🔽 点击这里进入下载页面 🔽 📱 格式说明 传播学科的奠定 PDF格式电子书下载 📝 书籍评价 《传播学科的奠定》以知识社会学视角重审传播学在美国20世纪上半叶的建制化过程。作者以拉扎斯菲尔德、施拉姆等关键人物为节点,揭示“经验—行政研究”范式如何被战争、基金会与大学体制共同塑造成学科正统,同时掩埋芝加哥学派等多元传统。亮点在于:史料细密,首次系统梳理洛克菲勒基金会档案;理论对话锐利,指出“效果研究”并非自然演进,而是特定权力—知识共谋的产物;对“学科神话”的祛魅,为今日反思传播学想象力提供历史镜鉴。不足在于:批判锋芒有余,对欧洲批判学派与同期美国文化研究脉络着墨不足,略显“美国中心”;部分章节因追求叙事张力,史论比例失衡,初学者或感跳跃。适合高年级本科生、研究生及关注学科史的研究者,可作为《传播理论史》进阶读物,亦可为跨学科反思“学科规训”提供案例。 📚 阅读指南 如何阅读传播学科的奠定 EPUB文件? 下载《传播学科的奠定》EPUB文件 使用支持的阅读器打开(推荐Calibre、Apple Books、Google Play图书) 调整字体大小和背景色以获得最佳阅读体验 支持书签、高亮和笔记功能 支持传播学科的奠定 PDF格式的设备 📱 智能手机(iOS、Android) 💻 电脑(Windows、Mac、Linux) 📖 电子阅读器(Kindle、Kobo、其他e-ink设备) 🏠 智能平板(iPad、Android平板) ❓ 常见问题 Q1: 这本书主要聚焦在哪些“奠基人”身上?他们的思想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传播学? 作者集中分析了施拉姆、拉斯韦尔、拉扎斯菲尔德、霍夫兰与勒温这“五大奠基人”。通过档案爬梳与思想史方法,胡翼青指出:施拉姆以“传播科学”话语将新闻教育学科化;拉斯韦尔把宣传研究转化为“5W”模式;拉扎斯菲尔德的经验主义方法论确立了效果研究的范式;霍夫兰的实验心理学为态度改变研究奠基;勒温的场论与群体动力学则提供了组织传播的先声。这些看似“中立”的知识生产,实则深嵌于冷战资助、政府宣传与学科资源争夺之中,共同把传播学塑造成以“控制—效果”为核心的问题域。 Q2: 书中如何批判“传播学起源于四大奠基人”的通行叙事? 胡翼青把这一叙事视为冷战时期美国学术界主动建构的“学科神话”。他发现:首先,“奠基人”名单本身由施拉姆在1959年前后刻意裁剪,排除了芝加哥学派等多元传统;其次,基金会的资金、政府的情报需求与大学扩张共同制造了对“科学—量化—效果”范式的依赖;再次,这一叙事遮蔽了早期传播研究的批判取向(如法兰克福学派),使学科丧失了对权力与意识形态的反思。作者用知识社会学方法揭示:所谓“奠基”并非学术必然,而是历史权力与资源分配的产物。 Q3: 对于今天的中国传播学研究与教学,这本书提出了哪些具体启示? 胡翼青在结语部分给出三点建议:第一,跳出“美国中心”的学科史框架,重新发现芝加哥学派、文化研究及本土经验,建立多元知识谱系;第二,在教学上打破“5W+效果研究”的单一模板,引入批判理论、媒介技术与政治经济视角,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;第三,在研究中警惕量化崇拜,将传播问题放回具体的历史与社会语境,关注数字平台、国家治理与全球南方的复杂互动。简言之,中国传播学需要一场“去奠基化”的再出发。 ⚠️ 版权声明 本页面仅提供《传播学科的奠定》的相关信息和阅读指南。请支持正版电子书,购买正版资源。

September 21, 2025 · 1 min · 胡翼青